企业实践砺师能 产教融合炼真金——上电教师暑期赴企业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12浏览次数:49

今年8—9月期间,我校近50名专业课教师,奔赴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技术学院、中电永新运营有限公司(越南)等国内外行业标杆企业开展践习活动。当教案遇上锅炉,当讲台对接生产线,这场“校门连厂门”的产教融合改革实践,正为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注入澎湃动能。暑期期间,副校长张波,及人事处、科研处、研工部负责人对教师暑期赴企业实践情况进行现场走访。

张波与实践教师代表开展座谈交流,并指出:“上海电力大学作为一所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校,肩负着为能源电力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家国情怀关系着我校服务能源电力行业的水平和能力。因此,教师赴企业学习实践活动不仅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教师们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国情认知、强化育人使命的难得契机。希望大家提高认识,在深学细悟中增强使命感;主动学习,在学用结合中注重成果转化;严格要求,在言行一致中树立良好风范。”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的官贞珍老师前往中电永新运营有限公司(越南)完成了为期六周的践习,本次践习聚焦电厂运行技术与国际化环保标准,旨在将行业最前沿的实践真知引入课堂,直接赋能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吴韶飞、自动化工程学院戴雪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泽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戴婷及数理学院竺筱晶等五位老师前往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的系统咨询、电力通信等岗位,完成了为期四周的践习,了解系统方案设计、储能容量配置、无人机电力巡检等内容,旨在深入一线了解设计单位在电力设施智能运维中的实际技术需求与应用挑战,从而反哺教学与科研工作。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王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董正玉与巩帅奇、自动化工程学院的江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李东阳等五位教师前往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技术、计算机中心等岗位,完成了为期四周的践习,实地考察电厂储能项目,记录电极材料的实际使用参数,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电力行业实际场景等,通过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实践,拓宽专业视野,提升工程思维和项目协作能力。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庆伟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徐庆婷老师前往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综合能源研发岗位,完成了为期四周的践习,深入了解电气装备行业在“双碳”背景下的技术创新与实践,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参与了部分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工作,拓宽了教师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精准把握产业需求,帮助教师进一步将企业真实案例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巩帅奇、吴伟、徐巾婷,自动化工程学院王立成等4位教师前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新型电力系统、电源技术等岗位,完成了为期四周的践习,了解中心最新的研究方向、系统学习电化学储能等技术的原理与发展现状,在与各领域专家沟通中拓宽专业视野,为接下来的教学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

电气、储能、机械制造、控制科学、计算机、集成电路等学科的一线教师共30人前往国网技术学院完成了为期了一周的践习,教师们通过来自行业领域专家授课、现场参观、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储能应用、人工智能、新型电力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学中求知,在实践中锻炼。

这场教师暑期实践,是一次“双向充电”:教师带着课题入企业,企业带着需求对接;课堂边界被打破,教学资源得以刷新;老师们纷纷表示在过去的一个多月践习中,深入企业,深入一线,看到了企业生产研发环节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真实而深切的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了解了研究对象的实际需求才能提炼出真问题,只有多与各领域的专家多交流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通过实践,也有老师与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后续已有计划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人事处 侯春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