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学校在临港校区学术楼105会议室召开“基于人才强校战略,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新格局”和“聚焦产教融合,推进本科专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的主题调研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和兴,副校长黄冬梅,市委主题教育第十九巡回指导组朱子明,课题调研组成员,外国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李和兴主持。
与会人员围绕调研问题提纲,紧密结合主题教育要求和学院改革发展的难点、堵点和师生关心的热点,对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新格局和推进本科专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提出意见建议。
教工部/人事处、组织部、教务处、国交处、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领导,就学院提出师德师风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青年干部培养、专业转型升级、教师国际化素养、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现场“把脉问诊”、切实“对症下药”、提出合理对策。
黄冬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有提前布局意识、充分寻找合作共享资源,从而在调研改革中实现“弯道超车”;二要有分层分类意识、立足学院特点与优势,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提质增效,从而在分类培养中实现“百花齐放”;三要有统一思想认识、针对学院反馈的问题“照单全收”,明确校院两级责任清单,从而在深入剖析中实现“立行立改”。
李和兴充分肯定了学院和课题组成员对调研工作的认真投入和充分准确,发言人员结合学院特点、立足岗位定位,充分研究现状、阐明问题、梳理对策,对丰富和完善调研框架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一要“精准施策”,要根据学院特点不一、典型不同的情况,紧盯痛点、突出重点、聚焦难点、打通堵点,形成学院各具特色、各有针对的实施方案;二要“精准定位”,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前瞻的意识来系统谋划、科学规划,尤其是教师再发展计划、国际化团队建设、干部梯队培养等方面,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形成系统规范、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三要“精准融合”,要用融合社会力量、融合技术支撑、融合共享资源等方式,立足临港片区、电力能源企业、外资企业等合作资源,探索高校“党建+培训”的平台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四要“精准发力”,要建立常规工作抓落实、重点工作抓亮点、难点工作抓突破的工作思维,扎实稳步推进主题教育调研实践落地见效。
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徐仙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