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负责人简介
杨秀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企业委托课题60余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863计划、中国工程院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共8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获启明星、曙光学者称号。
二、团队成员
温蜜、崔昊杨、唐忠、江友华、王育飞、张周胜、陈磊、张凯、李晋国、张美霞、汤波、薛亮、李高芳、江超、栗凤永、焦哲晶、刘平阔、王亮亮、余光正、刘方、陈思远、孙改平、贺兴
1. 服务重大战略需求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团队凝聚成员力量,开展科技创新,参与标准制定,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面上基金、青年基金以及科技部国家外专局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参与多项国内外标准制定(其中国际标准3项 );发表EI/SCI科研论文120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开展成果转化20余项,累计成果转化经费超过两百万元。
2. 产学研用协同攻关 推动新型配电网成果应用
研究物理/数字网交互框架下的精准运行决策需求,形成以数据-模型相结合的新型配用电规划与运行方案,技术成果转移至2家产业推广企业,在40多个示范项目应用,参与规划新型配电系统工程投资近百亿元,优化并网风光等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减碳数十万吨。主持科研项目100余项,合同金额超过3000万元。
3. 落实立德树人 加强电力特色高校人才培养
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理念和管理模式,从“电子书院”、“电子学社”、“科创中心”等多维度持续提升成员实践教学水平。团队成员突破性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取得上海市一流课程2项,指导学生获得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互联网+”上海赛区金奖、“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百余项国家A类赛事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