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低碳发电与清洁能源利用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3-12-28浏览次数:1715


一、团队负责人简介

潘卫国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清洁高效发电技术、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等科研与教学工作。学术兼职有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环保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机械工业清洁发电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持和参与了国家“973”、“863”、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等,发表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出版中英文学术著作和教材7部,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创业奖一等奖、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10余项。

二、团队成员

朱群志、李琦芬、彭道刚、翁培奋、施正荣、陈乃超、郭瑞堂、任洪波、王道累、张传林、陈辉、应雨龙、彭程、张佳凯、付在国、张涛、范毅、张敬奎、吴琼、蔡靖雍、冒建亮、苏晓燕、赵慧荣

三、团队建设成果

1. 潜心研究,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建设两年以来,本团队以第一单位或第一完成人获得了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创新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发表系统性学术论文51篇;制定国家和团体标准6项;主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和科技部外专局项目2项等纵横向科研项目80余项,到款经费近3900万元。

2. 内涵发展,学科水平不断提升。

参与上海能源电力科创中心建设,获得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能源科学与技术”的支持;资政报告获得副国级和副部级批示;10余人次担任国内外会议分论坛主席,获得世界可持续能源技术学会(WSSET)创新奖和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3人次;引进含国家级高端人才在内的优秀人才近10人,有1名教师入选全球前2%顶级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3名教师入选全球前2%顶级科学家“2023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2. 立德树人,彰显人才培养效果

科研反哺教学,为促进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有两名年青教师获得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团队成员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能源动力类百篇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成果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